找到相关内容4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为什么要皈依三宝

   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者,如得灵丹妙药,能够医治贪瞋痴的心病;如灯烛星月,能够指引我们的迷途;如苦海舟航,能够脱离生死的苦海;如贫人得宝,能够庄严我们的身心。   《俱舍论》卷十四说:「皈依三宝能究竟解脱众苦。」   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也举出三点皈依三宝的旨趣:   1、为远离生死之恶、不善。   2、为求出世涅槃。   3、为利益众生。   《优婆塞戒经》...

    佚名

    三宝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002912309.html
  • 问:佛教经论中如何论放生?

      以无缘慈,摄诸众生。」 ● 涅槃经   「大慈大悲,名为佛性。」   「慈即如来,如来即慈。」 ● 优婆塞戒经   「慈心即是一切安乐之因缘。」 ● 大日经   「佛法以菩提心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1/15283413888.html
  • 法布施较财布施更殊胜的原因

    ,施、受双方都得利益,即受者通过闻法、发心,能速证无上菩提。   以这三种意义,法布施更为殊胜。再者,修行法布施,名称远闻,人天尊重恭敬。以此因缘,首先宣说法布施。   《优婆塞戒经》说:“众生闻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布施|弘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2461524532.html
  • 以自利心专求殊胜对境布施是高级乞丐的做法

    rdquo;《优婆塞戒经》也说:“若能至心生大怜悯,施于畜生,专心恭敬施于诸佛,其福正等,无有差别。”(若能从内心深处起大怜悯心布施畜生,这与一心恭敬供养诸佛的福德相等。)以真诚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布施|慈悲|供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3023224533.html
  • 忍气吞声不是真修行

    忍诸恭敬供养众生,及诸嗔恼淫欲之人,是名生忍。忍其供养恭敬法,及嗔恼欲法,是为法忍。”在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七也另示忍有两种:第一是世间忍,就是能忍饥、渴、寒、热、苦、乐;第二是出世间忍,即能忍信、戒、施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2939759.html
  • 发扬佛教优良传统

    优婆塞戒经》等等都称赞在家学佛。  寺院是出家佛子修学佛法及居住的地方,对出家众来说,为了在学修和生活上的互相切磋,互相帮助,出家人必须过僧伽的团体生活。对于整个佛教来说,这个教团负有住持佛法的主要责任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142956.html
  • 八戒

    ,余一切罪皆悉消灭。是则得无量果报,至无上乐。弥勒出时,百年受斋,不如今日五浊世时一日一夜。”(《优婆塞戒经》)“慈心正意,斋戒清静。如是一昼夜,胜于阿弥陀佛刹中为善百岁。”(《大阿弥陀经·八端检束分...

    李明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746948.html
  • 佛教修忍辱行只能忍气吞声吗?

    佛教修忍辱行只能忍气吞声吗? 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,“度”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,而“忍辱度”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。比如《遗教经》说:“能行忍者,乃可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”在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七也另示如下:忍有两种:第一是世间忍,就是能忍饥、渴、寒、热、苦、乐;第二是出世间忍,即能忍信、戒、施、闻、智慧、正见无谬,忍佛、法、僧,忍骂詈、挝打、恶口、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550363.html
  • 依璎珞本业经传在家菩萨戒之管见

      依璎珞本业经传在家菩萨戒之管见   念 生  菩萨戒所依据的经典,藏内有数种,最为人所习知而且依以授受行持的,是梵网经、菩萨璎珞本业经、瑜伽戒本、优婆塞戒经。现在只就这四种,研究传授在家戒,...这样作的。  在家人受六重二十八轻,是不是因为戒相较为简单,易于行持呢?若是这样,就是一个过渡游法,最后还应该进受十重四十八轻。优婆塞戒经,也曾明说这种义意。原文是:「优婆塞戒极为甚难,何以故?是戒能为...

    念 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5862874.html
  • 真修行不是忍气吞声

    为众生中忍。”同书卷十五也有:“忍诸恭敬供养众生,及诸嗔恼淫欲之人,是名生忍。忍其供养恭敬法,及嗔恼欲法,是为法忍。”在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七也另示忍有两种:第一是世间忍,就是能忍饥、渴、寒、热、苦、乐;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2875274.html